如何維持自己的精神健康
都市人的生活忙碌,面對的壓力十分鉅大。世界衞生組織統計指出,抑鬱症或會於短期內成爲人類第二號殺手。精神健康議題確實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誰會比較容易出現情緒精神困擾?
- 遺傳及生理因素:遺傳傾向、腦部病變
- 性格因素:想法較悲觀、欠缺處理壓力的方法
- 環境因素:遇上重大壓力事件 (請參生活事件壓力量表)
- 其它因素:化學物損害 (例如濫藥,酗酒) 、腦部創傷 (如中風、頭部受創)
維持自己的精神健康
首先,我們要明白與接受維持精神健康,並不表示我們任何時候都只有正面積極的情緒。相反,維持精神健康代表我們明白逆境與負面情緒的必然性,然後加強自己的抗逆力;代表我們遇上負面情緒,會懂得用適當的方法求助。
想要維持良好的精神健康,必須要知行合一。
知道自己的壓力來源及精神健康狀況;
- 壓力來源
- 想要維持良好的精神健康,必須要知行合一。
- 知道自己的壓力來源及精神健康狀況;
- 精神健康
- 睡眠情況 (如失眠或嗜睡)
- 身體反應 (如頭痛,腸胃不適等身心症)
- 情緒狀態 (會否感到抑鬱?暴躁易怒?)
行動建立合適的減壓方法 (運動、興趣嗜好等),傾訴的社交支援網絡,並在合適的時候尋求協助 (社工/輔導員、醫護人員等) 。
什麼是精神病
隨醫學科技發展,我們了解到精神病出現,是由於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腦部,出現異常狀況,因而出現病徵,受影響部份包括思想、情緒、感官、生理 (如睡眠) 及認知功能,進而影響一個人行為及生活上各方面的表現。
根據香港康復計劃報告書的定義,精神病是「由於遺傳傾向或生理、社會因素……導致暫時或長期之情緒,智能與行為之障礙,病情嚴重時,令人格及社交關係亦為之扭曲。」
而就醫療角度,現時精神科治療涵蓋了不同的年齢層,先天及後天的情況,例如兒童發展障礙、腦退化症、失眠、情緒困擾、精神困擾、人格障礙等。
一如其它器官疾病,精神病亦有痊癒的可能。惟我們必需由生理與心理的層面了解精神病。同時明白,病並非一個人的全部,復元人士仍然可以有自己的優點長處,生活興趣。只有當我們用全人的角度去了解情緒精神困擾,我們才更能掌握如何與復元人士溝通相處,協助他們發展自己。
不同的情緒精神困擾
焦慮症 (此處所描述為廣泛性焦慮症的情況)
經常帶有焦慮感覺,伴隨下列6個指標中最少3項,持續半年以上:
- 靜不下來的感覺,浮躁或不耐煩
- 難以保持專心或腦中一片空白
- 睡眠障礙 (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睡不安寧)
- 容易疲累
- 情感煩躁易怒
- 肌肉緊張
另外,患者易因焦慮引發生理徵狀,例如頭痛、腹瀉、頻尿、心悸、胸悶、發抖、痙攣、出汗、發燒等。
抑鬱症 ***如想了解更多抑鬱症家屬之分享及照顧錦囊,可按此閱讀更多。
情緒方面
- 持續的 (兩星期或以上)、近乎整天的情緒低落
- 悲傷、易哭、或欲哭無涙
- 焦慮及緊張
- 易怒、暴躁
|
思想方面
- 思想消極、自覺無用、無望及過度內疚、集中於各種失敗及不完美之處,因而缺乏自尊
- 被某些思想不斷佔據腦海
- 思想緩慢、善忘、難於集中精神或作出決定
- 有自殺念頭
- 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幻聽或妄念
|
身體方面
缺乏動力;對一向關心或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
|
行爲方面
- 孤立自己,不想見人
- 行為變得緩慢
- 坐立不安
- 青少年或出現躁動行爲
|
躁狂抑鬱症
抑鬱部份請參考上述内容。
躁狂
情緒方面
- 脾氣暴躁:缺乏耐性、可能對他人作過份要求;當別人未能及時回應時,隨即發怒
- 對事物反應激烈:對人或事有偏見,甚至為「芝麻綠豆」的事憤怒
- 情緒兩極化:情緒轉變急劇,可能突然間滿懷高興,或突然表現憤怒
|
思想方面
- 思想急促:不同的意念不斷湧現,思想速度很快,不斷轉換課題
- 自我中心:自尊膨脹,覺得較任何人更優越、更有能力。
- 判斷力弱:不察覺自己病發,決絕接受治療,甚至將各樣錯失歸咎他人。
|
行爲方面
- 自我中心:說話多且快、聲量大、緊張;與別人溝通時,自顧自說話,不理會別人
- 精神過盛:不停地從事不同活動,或參與無數新活動,而不覺得疲倦;然而卻無組織、無計劃、經常半途而廢。
- 過份揮霍:衝動購物、投資,甚至欠下巨債。
- 睡眠需要減少:經常毫無睡意,或每晚只睡兩至三小時。
- 性慾增加及對性事容易不檢點:可能每天有多次性交的需要,或隨便勾搭性伴侶。
- 部份患者有暴力行爲:或有幻覺、妄念,感煩擾時容易以激烈的行爲回應。
|
強迫症
強迫症的主要徵狀為強迫性思想和強迫性行為。二者可以一同或個別出現。
患者會因為這些思想和行爲有極大的心理困擾,或於其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導致出現社交、工作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強迫性思想
- 持續地在腦海中出現的意念、想法、影像或衝動,而患者感覺無法控制、煩擾,引發焦慮及壓力。
- 患者曾嘗試抑壓或不理會這些想法、衝動或影像;或用其它思想、行為去抵消。
和強迫性行為
- 重覆而費時的行爲和動作(包括思想行爲如禱告、點算等);患者用以回應強迫思想或自己訂下來、需嚴格遵守的規則。
- 患者利用這些行爲來中和或減低強迫思想帶來的焦慮,或預防一些可怕的事情或情況,但該行為未必與患者期望處理的想法、情景有實際關連,或行為明顯是過度的。
強迫症的常見種類
- 清潔型
- 檢查型
- 重覆行爲型
- 排序型
- 儲物型
- 強迫儀式型
- 強迫思考型
精神分裂
「分裂」不是指多重人格,而是指與脫離現實;患者相信的或感官常與事實不符。
正性徵狀 (比以往多出的情況)
思維方面:
- 妄念
錯誤的信念,但對患者非常真實。
例如:相信自己被迫害、跟蹤、偷聽;相信自己的想法會被四處廣播;相信傳媒談論自己,或向自己透露特別的訊息
- 偏邏輯思考
思想不合邏輯。
- 思考速度障礙
思考遲鈍,導致反應緩慢;思想貧乏,説話内容空泛。
感官方面:
- 幻覺
有不存在的五感(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 刺激。
最常見於患者身上的是幻聽,可以是聽到雜音、有聲音向他說話、其它人對話等。
行為方面:
- 怪異行為
例如:檢拾及收集垃圾、走三步退一步、自言自語、無故發笑、數小時內維持同一或古怪姿勢
- 説話/表達困難
有時會創作一些「字眼」或用奇怪的方式表達。
負性徵狀 (比以往缺乏的情況)
- 動力大減
包括身體疲倦,不注重個人衞生
- 對生活各方面缺乏興趣
喜歡躲在家中,除吃喝、睡覺,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
- 注意力低
難於集中精神,易受其它事物影響
- 孤獨及退縮
不喜與人接觸、態度疏離、不合群,甚至封閉自我
- 神情呆滯或有不適切的情感表現
患者在敘述傷心的事時,可能一直在笑;或敘述快樂的事,卻面無表情
思覺失調
這是一種可能發生於任何人士身上的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患者的思維、情感、感覺與現實脫離。雖然任何年齢人士均有機會患上「思覺失調」,但好發年齢為15-25歳。
如果及早察覺及得到適切治療,便可以減低或避免演變成多重精神病。
思覺失調的徵狀包括:
- 思想混亂
説話含糊不清或毫無意義、難以集中精神、思想變得快速或遲緩。
- 不真實的信念
患者非常相信、堅持;難以用邏輯及合理的辯論改變他們的想法。
- 幻覺
患者可能會聽到、見到、嗅到、嚐到、感覺到不存在的東西。
- 情感轉變
患者的感覺無緣無故地改變,有時或會產生怪異的感覺,並與外界隔絕;
情緒波動,時而興奮、時而低落,對人提不起勁、表演冷漠。
- 行為轉變
無故哭笑、發怒、退縮、自言自語、與死物對話等。
因為妄想幻覺等明顯病徵,一般容易將「思覺失調」及「精神分裂」混為一談。
資訊單張
病類資訊
媒體專題/訪問
其它資訊可以參考「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