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是一位負責照顧精神病患者的家人或親屬(下文稱照顧者) ,你有留意自己的需要嗎?
你認為自己既是專業醫護人員及社福機構人員的好伙伴,又能在家庭中運用自己影響力去協助康復者的康復嗎?
因照顧者並非「精神病患本人」,照顧者的需要往往被忽略。
照顧者往往忽略自己的身心靈健康,社交生活及情緒健康。他們缺乏社交支援的系統,親人或社區人士也不明白精神病康復者的情況,甚至有誤解,因而影響了照顧者得不到他們的理解,最終被孤立起來。此外,因著照顧時間長,照顧者往往缺乏空間去建立維繫自己的社交及家庭關係。
照顧者需要被肯定認同、被他人明白其需要。照顧者需要學習照顧者的角色、技巧和能力便可以把康復者照顧得更好。如果照顧者的健康、情緒及經濟狀況變化得太大,獨力照顧康復者便困難重重。
大眾往往認爲病患者才需要社會資源或人士的照顧,甚至連照顧者本身亦認同這個看法。現在香港社會並沒有評估照顧者身心健康狀況,以及照顧角色所帶來的壓力的機制。
迷思 | 事實 |
---|---|
1. 照顧者本身不是精神病患者,如果與照顧者商討便是干擾了照顧者本身的時間和私隱。 | 精神病患是整個家庭需要面對的事,非患者本人的事。大多數的照顧者欣賞評估過程,把它視為表達自己需要的機會,也讓他們正視情況。 |
2. 我已十分忙碌,如果我花時間與康復者傾談及與社工商討照顧計劃,會讓我忽略其他的責任和工作。 | 評估不需要長時間或重複已收集的資訊。只做正確及有效地利用時間來進行評估會更慳時間。照顧者可能洞察康復者的重要的狀況,發掘可能被忽略的重要問題和改善資訊收集的重點。 |
3.我照顧康復者已耗盡心力,沒有時間去處理照顧者本身的問題 | 避免面對照顧者本身的問題,結果需要花更多資源和心力去處理問題。不如讓照顧者與社工用有限的時間共同處理照顧者面對的情況,而最重要的是照顧者的感受被傾聽及肯定。 |
4.評估過程可能會干擾我接受輔導的流程及阻礙我與社工建立信任的關係 | 評估問卷只是一個框架,以指引傾談的內容去收集資訊。然而,社工沒有固定的說話、語句或特定問題讓照顧者不舒適,不會阻礙照顧者接受輔導。 |
一位照顧者說﹕「照顧好你自己便是給康復者最好的照顧。」當你最初發覺家人患上精神病時,你可能會感到在慌亂和迷茫,不知如何做才可更好、一大堆現實的問題要考慮、處理及解決。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你可能會覺得難以接受。
有些調查告訴我們,照顧者常常賠上了自己的健康。據2007「推動精神健康政策聯席」調查指出精神病患者家屬接近七成受不同程度的抑鬱困擾,更有超過三成達嚴重抑鬱程度。整體受訪者抑鬱指數的中位數為17.0,達「中度抑鬱」程度,較衛生署調查顯示的全港抑鬱指數(11.0)為高。結果反映精神病患者家屬的抑鬱程度較一般巿民為高。拒絕尋求及接受幫助是照顧者得到支援的最大障礙,當忙到喘不過氣來或心情極度低落時誰會想到休息呢?而根據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的會員資料顯示,每年平均超過75%的照顧者是婦女,超過60%是母親去照顧成年的康復者,其餘是配偶、姊妹、女兒角色。究竟照顧自己是什麼意思? 為何那麼困難?究竟如何做到呢?